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将“四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丰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载体,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文法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红色家书”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将对优秀的学习感悟文章进行分享。
中文201班徐梦灿
万卷家书,难掩愁绪。历史的书卷不断翻阅,悄然间度过无数岁月沧桑。我们饱含热血,向往着那份红色的希望。一封封红色家书,是点亮黑夜的明灯,不知载了多少牵挂,别了多少代亲人。
赵一曼1935年被俘,历时9个月难以相信的折磨,1936年8月1日,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给儿子写了一封《送子遗书》的绝笔信:“我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干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信中诉说了对国家的不舍和对儿子的爱与愧疚。熊亨瀚在就义前留下了一封诀别家书,信中写道“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公道正派之风感人肺腑,一封封更迭中始终不变的是中国人心中的不变的爱国情,始终滚烫的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爱国情。
《红色家书》记载了先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青年的底色是爱国”,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理应把这份热血气概传承下去。最好的缅怀,莫过于深刻领会革命精神,追随革命先烈的脚步,学习这不畏困难的决心,将革命精神升华为心中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让革命精神散发出光芒。我们要继承革命先骨,传承红色基因,化爱国之行为振臂一呼,让爱国主义成为我们青春永不褪去的底色。
法学201班郭蓓
诵读《红色家书》使我萌生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本为一体”的深厚情感。一个个革命故事感人肺腑,一封封红色家书映照初心。
《红色家书》是真情之书,心有所爱才能气永浩荡。家书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古有家书意万重,行人临行又开封”,而今革命烈士的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是对父母、子女、爱人最醇厚的感情,也映衬着他们矢志不渝、爱党爱国的丹心。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告别妻儿老小,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夏明翰在临终前写下了“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字里行间体现的是对家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和不能尽孝母亲的自责。
《红色家书》是奋斗之书,甘于奉献才能成就事业。穿过历史的硝烟,我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践行,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成为每一位仁人志士的自觉追求。周文雍曾写道:“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表达了不畏牺牲、执着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些革命先辈身虽死,但精神如泰山永存。正是他们的奋斗,让革命事业势如破竹,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红色家书》是信仰之书,笃信忠诚才能坚定追随。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读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理念,赵一曼在与敌人的英勇战斗中不幸被捕,敌人对她百般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都不能动摇她的革命意志,在赴死前给儿子写下遗书。还有方志敏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来表达对党最真挚的告白:“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表达了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红色家书》让新时代的我们从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阅读这些写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时代的家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激发了我们的爱党爱国热情,我们将努力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文法学院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