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师范专业认证加强“第二课堂”的要求,3月7日晚,文法学院在301会议室举办了第二课堂首期经典读书会活动,主题为“品路遥人生,悟人生百态”。本次活动由文法学院现当代文学党支部主办,旨在为师生搭建一个共同探讨经典文学作品的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自愿报名参与。

读书会上,师生们围绕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展开了深入讨论,聚焦于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选择、爱情观以及城乡差异等话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独到见解。有的同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了高加林与司汤达笔下于连的性格相似性;有的同学从高加林的人物性格出发,探讨了其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还有的同学通过对比刘巧珍和黄亚萍的身份与性格差异,剖析了高加林的人生抉择。此外,同学们还分享了各自的阅读方法和心得体会,现场气氛融洽而充满思辨。
面对同学们的提问,在场老师们耐心倾听,并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与人生经验,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解答。张东旭老师从中西方文学差异的视角,指出中国乡村文化观念对高加林的影响,分析了高加林人生选择必然性的归因;王松锋老师则对高加林的结局提出了三种可能性;白明利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建议同学们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分析了高加林对巧珍和黄亚萍的感情;高芳艳老师深入剖析了高加林的性格特点,认为他始终无法摆脱对自身农民身份的鄙弃,将城市身份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张则天老师补充指出,高加林的“爱面子”心理源于他将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这种自我认知驱使他必须离开黄土地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交流中,老师们还引导同学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既要深入文本,体会人物情感,又要跳出文本,从专业角度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对读者的启示。老师们的解答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生活,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刻思考。

读书会尾声,张东旭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此次读书会不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品读路遥的作品,师生们不仅领略了文学的魅力,更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了宝贵的启示。他鼓励师生们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用文学的力量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通过这次读书交流会,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人生》这部作品的理解,更在思想的碰撞中收获了成长。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为镜,在未来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追逐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勇敢面对现实,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读书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但关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却远未停止。相信这次活动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追梦、砥砺前行!
交流会气氛热烈,同学们发言踊跃。文法学院将定期举行此类活动,努力建设第二课堂品牌项目,助力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兴趣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成长空间,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文/彭宇航 何云蒙/初审/高芳艳/复审/刘锋/终审/张东旭 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