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世杰他生于六口之家,父亲因车祸导致右胳膊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又因无一技之长,只能在家务农,只有微薄的收入。母亲常年多病,医药费负担沉重。舅舅因车祸导致腿部残疾,舅妈患有精神病早逝,留下一双儿女。母亲念及亲情,又因舅舅无法抚养,遂代为抚养,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出生贫困家庭的他更懂得奉献自己,他参加义务家教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义务支教活动,他目前指导过500余名学生的学习,助人之余担当起学院、班级的各项学生会工作,先后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校级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内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优秀学生干部、天众奖学金等。
2013年,慕世杰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科技学院,充满爱心的他一进大学后便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积极参加了义务家教协会。协会每周末都会组织会员到洪门社区进行“一对一”义务家教活动。他帮扶的对象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可能是由于双方之间不熟悉,小孩还是很听话的,没过多久,他也就表现出调皮相,不想学习。布置的一点点作业也只是勉强完成,更不愿意多听他讲。回来后,总结家教的经验教训,小孩子的调皮、贪玩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大多原因在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的不正确性,没有适应孩子心理的发展,使小孩对自己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他想应该多用引导的方式来教他,激发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课程... ...后来的几天比前几天好了很多,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多了表扬和鼓励,找到孩子的优点,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积极参加暑期义务支教活动。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必定会有一位支教老师将全国人民感动,于是他打心底里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要做一名支教教师,用自己的责任和爱心将他们感染,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大二暑假期间,他听说了社会实践义务支教活动,便毅然放弃假期休息和外出打工主动参加实践报名。很庆幸他被选入了义务支教队伍。支教的地方是太行山脉上的一个小山村,困难的就是山里的交通不方便。一个月的支教活动中,他克服了招生问题,一个教室容纳不同班级学生的问题,教什么课、怎么教课的问题,吃饭问题,危房住宿问题等,最终他不仅帮助山区孩子们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也给他们带去希望、传递正能量。
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大一至今他担任文法学院中文131班班长,积极组织班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学生综合成绩在同专业中名列前茅。积极组织本班同学开展八里沟文学采风、牧野湖文学采风、编排话剧《雷雨》等文艺活动。其中,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本专业同学编排的话剧《雷雨》不仅受到了院系领导的肯定,而且在院系引起了一定轰动!
积极组织、参加团学活动。从大一就进入学生会锻炼,现任文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在职期间积极配合团委老师的工作,并及时发现学生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表达学生的基本诉求,做好普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并在团委老师领导下,带领团委学生会成功举办了“礼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南科技学院第二届‘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等校级活动、河南科技学院“12.4”法治文化节等活动。
当我们问及他时,慕世杰同学如是说:“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时常能够想起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时常懂得风险,而奉献的核心便是“爱”,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懂得关心别人、关注生活,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是国家励志奖学金让我看到了希望,是你们让我走出了心中的困扰,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我的学业,报效自己的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