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开展“弘扬端午文化 传递浓情粽香”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2020年06月25日 17:26  点击:[]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6月22日至25日,文法学院结合学院特点,组织开展了“弘扬端午文化 传递浓情粽香”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诵读经典,共度端午

 我院组织各团支部开展“端午之思”主题经典朗诵活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朗诵,一句句饱满深情的颂吟,充满着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对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热情向往和追求,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与热爱。

朗读者:中文172团支部 胡昕

《端午情思》

作者:江河月    朗诵:胡昕

门前菖艾插在两旁,

满街粽子徐徐飘香,

龙舟竞渡的鼓点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个端阳。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思的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满仓。

人们闻到的不是糯米香气,

而是民族灵魂的张扬。

看江上龙舟竞发,

操橹者个个疯狂。

争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为的是抢拈一柱祭香。

滔滔东去的江水,

贮一曲永远的忧伤。

千年风雨洗不去,

爱国气节的显彰。

三闾大夫今何在,

谁曾拷问过楚怀王。

屈子傲骨铸“礼魂”,

灵魂煮沸汨罗江。

不必看“天问”的注脚,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离骚》《九歌》的韵律声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粽情六月”,同庆端午

 我院引导学生居家开展包粽子活动,放一把湘风楚韵,和几缕夏日热情,青枝绿叶包裹,楚辞汉歌煲蒸。这一个个粽子不仅蕴含着亲情之爱,也包含对古代先贤的怀念之情。

 

 

 

以笔为名,追怀端午

  我院组织学生书写屈原、伍子胥等人的爱国事迹,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来由、风俗习惯,抒发各自对端午节的感想。大家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不仅缅怀了先人,也了解了更多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与文化。

端阳五月

法学181班 马嘉懿

乾坤为叶,钟灵毓秀为馅

和着《离骚》《楚辞》

这一“煮”便是千年

肉粽咸香,蜜粽甜

舟舞伴清风,将五色丝线系于腕

夜来凭栏沐月辉,今夕不知何人怀远边

思五月,念五日

汨罗江水流不断

长叹,长叹,九州共叹

亘古屈子依然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彷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这吃不完的粽子,也是道不完的情。  

汉教192班 刘怡辰

  此次端午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作用,提升了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加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学生们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文法团委  杨佳虎 张高杰/文)

上一条:文法学院开展“牢记初心使命 争当出彩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文法学院召开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诚信考试动员暨疫情期间安全教育大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