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至2025年1月18日,文法学院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徐红扬同学和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喻艳玲同学,通过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面试,在天津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21天的岗前培训。这次培训不仅为她们即将开启的泰国任教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她们在专业技能、文化视野、志愿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专业技能的提升: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培训课程涵盖了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课堂管理、中华才艺等多个方面。专家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让两位同学对汉语国际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训安排了模拟课堂和试讲环节,让她们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优化自己的课堂表现,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徐红扬同学表示,从第一次到第二次的试讲,她经历了从局促到自然的教态,从死板到灵活的教学环节,从气氛尴尬到活跃的教学氛围的转变。她学会了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汉语课堂,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喻艳玲同学则特别提到,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众多业界大咖的精彩授课。姜丽萍教授揭开了国际中文教育新理念与新方法的神秘面纱;钟英华会长引领她们深入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航副教授的第二语言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让她们受益匪浅。此外,王曦、冯南、郭佳佳等优秀教师通过分组模拟教学试讲与点评,让她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文化视野的拓展:从了解到理解的升华
泰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培训中,徐红扬和喻艳玲学习了泰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教育体系,对泰国社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们还学习了简单的泰语日常用语,为即将到来的泰国生活做好准备。
喻艳玲特别提到,培训期间特别设置的泰语课程让她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泰国文化。方美花、李晓薇、张洋、林芷希等泰语老师们,不仅教学认真负责,更以其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让原本枯燥的泰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她们的引导下,喻艳玲不仅学会了基础的泰语问候,还领略了泰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到北京公共安全体验馆,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灾难场景模拟、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她们深刻感受到安全无小事,让她们将安全意识根植于心。

三、志愿精神的领悟:从个人到集体的升华
授课老师们都曾远赴他乡,传播汉语。他们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徐红扬和喻艳玲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不仅肩负着教授汉语的使命,更肩负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任。
在培训期间,两位同学结识许多了来自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她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憧憬着未来的志愿者生活。她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投身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决心。

四、对未来的展望:从忐忑到坚定的蜕变
对于即将毕业的徐红扬和喻艳玲来说,即将赴任的这一年是她们的“Gap Year”。选择成为一名语合志愿者,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按下人生的“暂停键”,去体验不同的文化,挑战自我,为未来积蓄力量。这一年,她们将远离舒适圈,在异国他乡传播汉语,感受文化碰撞,收获成长与蜕变。
结业典礼上,徐红扬和喻艳玲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不舍,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舞蹈组的《戏文说》、朗诵组的深情演绎、武术组的英姿飒爽以及唱歌组的天籁之音,无不彰显了她们的多才多艺与团结协作精神。当校领导为她们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时,那一刻的荣耀与自豪,将永远铭记在心。

此次培训是徐红扬和喻艳玲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她们收获了知识、技能、友谊,更对未来的志愿者生活充满了期待。她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和期待,踏上新的征程,在泰国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汉语国际教育的精彩篇章。
(图文/徐红扬喻艳玲初审/刘晏齐复审/刘锋 终审/张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