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简介
中文系成立于2003年,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国际汉语教育2个本科专业,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和语言学4个教研室,建有校级汉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普通话与汉字训练语音实验室。
中文系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2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讲师14人;博士6人,硕士23人,在读博士3人。2011年,成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牧野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来,中文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显著成绩。中国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本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凝聚,现已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五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牧野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学科建设致力于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突显新乡地域文化优势,现已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服务中原经济发展、研究方向集中明确”的总体态势。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以“专业辐射职业、语文渗透人生”为价值理念,落实“三个一工程”,充分发挥“大中文”的理论潜能,突出学生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戏剧创作与表演能力等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日渐显露出其独有的特色优势。
良好的学科平台使中文系科研成绩斐然。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CSSCI源期刊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项目90余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厅级成果奖一等奖多项。
中文系在校本科生500余人,近年来,累计考取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中文系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普通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中等职教师资。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育学、心理学。
标准学制: 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写作、英汉翻译、教育学、心理学
标准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学生初步完成专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理论素养、汉语言文学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够在高、初中及职业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 申论写作、心理学 教育学 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文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标准学制:2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