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学生感知传统诗词在现代语境下的鲜活生命力,提升文学学科素养,拓展多元文化交融下诗词演变与传播的认知边界,5月10日晚,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南昌大学特聘研究员曹辛华受邀在文法学院301会议室做了“论新格律词的创作及其意义”的专题讲座。文法学院师生100余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曹辛华教授以自身从高中到研究生阶段的创作心路历程为引,抽丝剥茧般阐释“新格律词” 的内涵。他将诗词创作比作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提出 “新格律词” 应突破传统桎梏,与现代音乐深度融合,赋予古典韵律以当代生命力。这一观点为传统诗词在现代语境下的转型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曹教授强调,诗词创作绝非简单的个人情感宣泄,而是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每一首诗词都是文化基因的载体,鼓励学生以笔为剑,在创作中表达自我、锤炼文学素养,同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谈及大学学习之道,曹教授结合多年教育与研究经验,倾囊相授三点宝贵建议。他提醒学生,大学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要强化自我管理与目标规划能力,在自由多元的校园生活中保持清醒,以自律为帆、以目标为舵,在知识的海洋中稳健前行。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挑战,曹教授以自身经历为例,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从挫折中汲取智慧,感悟命运与选择的辩证关系,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在逆境中绽放光芒。此外,他特别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主动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向师长请教,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个人的全面发展。
讲座最后,曹教授深情寄语在场学子,希望大家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明确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他指出,诗词创新与人生规划本质相通,都是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实现,唯有将个人追求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方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此次讲座为文法学院学子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深化了他们在文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为诗词创作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未来,学院将持续整合学术资源,优化学科建设布局,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文/侯春丽、游文华、张哲媛初审/刘琰囡 复审/张希平 终审/张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