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人才培养

2021年08月21日 07:17  点击:[]

中文系成立于2003年,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国际汉语教育2个本科专业,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和语言学4个教研室,建有校级汉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普通话与汉字训练语音实验室。

中文系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4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11人。2011年,成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牧野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来,中文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显著成绩。中国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本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凝聚,现已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五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牧野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学科建设致力于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突显新乡地域文化优势,现已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服务中原经济发展、研究方向集中明确”的总体态势。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以“专业辐射职业、语文渗透人生”为价值理念,落实“三个一工程”,充分发挥“大中文”的理论潜能,突出学生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戏剧创作与表演能力等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日渐显露出其独有的特色优势。

良好的学科平台使中文系科研成绩斐然。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CSSCI源期刊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项目90余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厅级成果奖一等奖多项。

中文系在校本科生500余人,近年来,累计考取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5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中文系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  

专业代码:050101    普高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顺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师德与健全人格,具备扎实的汉语言及中国文学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较为宽广的跨学科知识体系、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骨干教师。

学生毕业五年后达到下列预期目标:

目标1: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度的职业认同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2: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新时代中学语文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3:系统掌握中学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班级组织能力与班级管理能力。了解中学生学习、发展与认知的规律和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内外多渠道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目标4: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能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特点与决策方法,能胜任中学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

目标5:具有自我反思能力,能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不断汲取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领域持续钻研;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制订自我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师德规范]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坚持依法执教,遵守劳动纪律,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师德规范分为四个指标点:

1.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解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能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1.2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3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

1.4具有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执教;遵守劳动纪律,具有劳动光荣意识;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意义,具备积极正确的教育情感、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必备的科学精神,能做学生成长的“四个引路人”。具有平等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成长,能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育情怀分为四个指标点:

2.1具有从教意愿,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意义,热爱与忠诚中学语文教育事业,具备积极正确的教育情感、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2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必备的科学精神,能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具有平等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成长,教育工作有耐心,具体教育活动能细心,能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学科素养]系统掌握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树立新文科意识,把握本专业学科特点及其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雅的鉴赏品位。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较好的思维品质。具备收集、处理、分析与运用文献的能力。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学科素养分为六个指标点:

3.1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与文学素养,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建构能力、表达与运用能力。

3.2树立新文科意识,把握本专业学科特点及其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具有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储备。

3.3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雅的鉴赏品位,掌握评价美、鉴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规律与方法。

3.4 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品质。

3.5具备收集、处理、分析与运用文献的能力,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具备较高的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撰写规范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论文。

3.6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其他民族文化。

4.[教学能力]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掌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语文教学能力。能够分析中学语文教材、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学业质量评价。

教学能力分为三个指标点:

4.1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整合形成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知识。

4.2掌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熟悉中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具有扎实的语文教育知识与技能,能贯彻学生中心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语文教学能力。

4.3能够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利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和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运用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中学语文教材、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学业质量评价。

5.[班级指导]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方法。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能参与德育组织,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参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班级指导人为三个指标点:

5.1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方法。

5.2 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能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情况,制定班级规划,开展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培育良好班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3能参与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等德育组织,能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育的养成。能参与心理咨询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的教育规律,能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做到课程育人。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具备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能力。掌握体育锻炼基本方法,能够组织与指导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活动。

综合育人分为三个指标点:

6.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的教育规律,理解中学语文学科“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课程育人特点,能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做到课程育人。

6.2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具备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能力。

6.3掌握体育锻炼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能够组织与指导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活动。

7.[学会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合理规划学习活动和职业生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参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开展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学会反思分为两个指标点:

7.1在专业学习中能够对本学科形成整体、深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合理规划学习活动和职业生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2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问题意识,具有参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开展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规范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8.[沟通合作]掌握沟通合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与学生、同事、家长及他人顺畅沟通的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能组建学习共同体,具备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活动的意识。

沟通合作分为两个指标点:

8.1掌握沟通合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与学生、同事、家长及他人顺畅沟通的能力。

8.2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能在教学组织与教学研讨中组建学习共同体,具备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活动的意识,能够密切合作、默契配合、共同决策。

 

三、学制、学位和毕业学分

1.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4—7年内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3.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生最少修读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51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2.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语文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范)

 

专业代码:050103      普高生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中外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推广能力,能在国内外教学机构从事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后的预期目标为:

目标1: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教学法规;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

目标2:具备现代汉语、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知中国文化,了解外国文化,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新时代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要求。

目标3: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熟练驾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具备对外汉语课程开发及班级管理的能力。

目标4:具备一定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自觉地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

目标5: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能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不断汲取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实现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基本技能、英语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和对外汉语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文字工作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基本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师德规范

1.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2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1.3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实施课程思政;具有国家安全意识,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1.4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依法依规执教,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教育情怀

2.1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理解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职业的意义,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教育情感、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2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终身从教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学科素养

3.1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特点,了解国内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国际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掌握中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相关知识。

3.2熟练掌握英语等外国语言,具有较高的听、说、读、译的能力。

3.3熟悉中外国情,了解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强的公关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3.4了解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库应用等工具性知识。

3.5熟悉专业发展相关知识,了解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形成专业发展意识,能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4.教学能力

4.1掌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具有较高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的能力。

4.2能够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汉语国际教育知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等活动。

4.3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和中华才艺展示能力,为开展汉语国家教育教学和中国优秀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5.育人能力

5.1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

5.2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价值和方法,能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5.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组织与指导学生的健康教育活动。

6.研究能力

6.1掌握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语料库、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6.2能够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证化的行动研究,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会撰写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的论文。

6.3具有探究汉语、中外文化现象、跨文化交际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撰写相关学术论文。

7.反思能力

7.1在专业学习中能够对本学科形成整体深入的认识,具有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具备一定的学术探究能力。

7.2具备创设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7.3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改进, 7.3了解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动态,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8.沟通合作能力

8.1掌握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能够与学生、同事、家长和谐顺畅地沟通。

8.2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沟通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在教学组织和教学研讨中组建学习共同体,具备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制、学位和毕业学分

1.学制四年,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3.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生最少修读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50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2.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概论、写作学、心理学、教育学。

 

 

 

下一条:法律系人才培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