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一直积极推动本、硕学生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今年上半年,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4名研究生全部通过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选拔与培训,其中3名同学赴泰国任教。10月份,学院向印度尼西亚合作高校埃尔巴焦科莫多斯理工学院派遣两名中文志愿者。
2025年10月21日,校党委书记宋亚伟一行出访印度尼西亚埃尔巴焦科莫多斯理工学院时,学院两位志愿者带领印尼学生现场演唱了中文歌曲,宋书记和志愿者进行了亲切的交流,这份认可既是鼓励,更是荣光。

文法学院为每一位海外实习学子的努力与坚持点赞,并始终用心为同学们搭建海外实践平台,助力大家在实践中成长,在收获中前行,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光彩!下面是志愿者们近期的实习展示。
(一)


我是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王佳怡,能够来到印度尼西亚进行中文教学,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这是一场记录我逐渐从“扮演老师”到“成为老师”,实现蜕变的成长之旅。从初登讲台时紧张得语无伦次和刻意摆出的教姿教态,到后来的从容面对,一切随课堂节奏自然发生。我甚至与学生建立起了独属于我们的无声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能立刻让走神的学生恢复专注,也会引来一片踊跃的手臂,或引起他们的重新思考。这段时间,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从最初的沉默,到后来争相举手的转变。而面向当地教师教授中文的特别经历,则像一面镜子,让我克服了长久以来作为学生对教师身份的敬畏,学会了在平等的对话间传递知识。“这段海外旅程,让我真切体悟到一份跨越国界的‘教学相长’的深意 —— 它不仅让我在历练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更让我读懂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鲜活真谛。”
(二)


我是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徐笛萌,当飞机降落在印度尼西亚科莫多岛上,我不仅开启了国际中文教学实习,更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的文化之旅——这里有会弹舌说“汉语”的学生,有顿顿离不开的辣椒酱,还有把服务业搬进课堂的独特教学模式。
我实习的学校为Poltek eLBajo Commodu大学,是当地唯一一所高校。汉语课覆盖4个专业5个班的学生,一周12节课的节奏充实而忙碌。17-25岁的学生和我年龄相仿,课上会踊跃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课下会追着用中文说“老师好”,且每节课结束都会围过来道声“谢谢”。
科莫多岛的热带雨林气候,每天不定时的阵雨与快速放晴,成了日常风景;餐餐不离的辣椒酱、黄咖喱,甚至早餐甜酱油鸡肉粥的吃法,都让我感受着当地的饮食特色。当地老师会拉着我们参加聚会,又唱又跳;校长和同事们像朋友一样开玩笑,连开会都充满笑声,自在又随性;在网络刷Ins时会刷到班级号,甚至楼下小狗的专属账号——原来这里的人,把生活过成了可记录的小美好。
这段实习不仅是教中文,更是和学生和这座岛的互相“学习”:我教他们说“你好”“谢谢”,他们教我感受松弛的生活态度,教我读懂多元文化里的温暖。原来最好的教学,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成长。
(三)


我是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曹原。时光飞逝,我在泰国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已经6个月了。初到异国他乡时,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让我一度忐忑不安,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强烈的求知欲,迅速驱散了我的紧张情绪。课堂上,我努力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中文,从汉字书写到拼音发音,孩子们总是全神贯注,积极互动;课余时间,我参与当地活动,深入了解泰国文化,与当地师生建立了深厚情谊。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更让我学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热忱,在中文教育之路上前行,让更多外国学习者感受中文的魅力。
(四)


我是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任濮钰。清晨七点,校门口的糯米饭摊总裹着晨雾,飘出绵密的椰香。我捧着一杯温热的茶往教室走,路过的学生总会双手合十、轻轻弯腰,用清亮的嗓音喊一声“老师,你好”——这便是我在泰国实习的日常。
转眼已是在这里生活的第五个月,回想刚来时的模样,一切都裹着热情与新奇:街头糯米饭的香气总裹着烟火气,夜市摊位上的小吃堆得琳琅满目,便利店里的泰奶抿一口满是醇厚甜香;校园里的松鼠窜上窜下,蜥蜴慢悠悠爬过草坪,课堂上是学生们闹哄哄的笑声,就连改作业时,他们也会安安静静跪成一排等待……每一幕都鲜活又特别。我几乎每天都围着班级和学生转。课堂上难免有学生调皮捣乱,起初我也有过郁闷和生气,但慢慢摸清了和这种热闹氛围相处的节奏。如今反倒觉得,和这群鲜活的孩子打交道,本身就是种独一无二的乐趣。而我也在一次次备课、上课的磨合里,悄悄跟着成长。
(五)


我是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张远远。通过中外语言交流与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选拔与培训后,我于2025年5月来到泰国春蓬府萨安中学开展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在这里度过五个多月的时光。
初到泰国,首先感受到的是热情——不仅是气候的炎热,更是泰国老师和学生们的真挚笑容与热心帮助,让我在异国他乡迅速融入。作为中文教师志愿者,我主要负责18个班级的中文课程,虽然教学压力确实不小,但我还是积极尝试将歌曲、游戏、情景表演等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看着泰国学生们自信地用中文表达,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的信念。
撰稿、图片/徐笛萌 曹原等 初审/马聪慧 复审/刘锋 终审/张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