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教育家精神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引。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与肩负的使命感,立志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用好课堂主阵地,不断探索,促进自身专业提升与成长,在日常平凡的教书育人实践中去弘扬与践行教育家精神。
一、关心热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要践行这一点,我认为首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深受当代大学生与青年人欢迎的罗翔老师,曾经讲述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个观点:要爱一个具体的人,不要爱一个抽象的人。在此,我想借用这个观点,我认为关系热爱学生最重要的是热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非抽象的学生。
关心热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意味着要走近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乐其学。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把学生只是定位于花名册上的一个一个名字,而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谈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情与特点,去感知那一个个名字背后鲜活的生命。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善于表达,有的学生沉稳内向、不善言辞,有的学生幽默搞笑,有的学生踏实认真,有的学生小心谨慎……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性情特点的基础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不用僵化的、教条的所谓“优秀”的标准去评判与框定他们,而让他们学会去理解自我,发展自我,促进自我成长。
关心热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意味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去理解与思考他们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现在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与多变,承受的压力更为严峻与巨大。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与思考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与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与共情他们的焦虑与迷茫,才能更愿意去聆听他们的困惑与不解,从而才能与他们并肩在一起,共同去面对压力,尽可能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二、上好每一节课,用好课堂主阵地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又一核心要义。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传播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要以人为本,滋养学生的心灵空间,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用好课堂主阵地。首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研究学科知识,丰富完善前沿知识,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其次,通过设计丰富的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小组讨论、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最后,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并不容易,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调查了解学情。在了解学情的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地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肯定、认可,这会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内驱力与创造性。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激励他多参加演讲、辨论比赛,不断训练与提升当众表达的能力;有的学生喜欢写作,激励他多多练笔,用文字来书写和表达自己;有的学生喜欢读书与思考,激励他进行主题阅读与深度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训练自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总之,通过对学生身上闪光点的发现、激励与支持,帮助其不断构建优秀的自我镜像。一旦优秀的自我镜像得以建立,学生的积极性、内驱力与创造性就会被激发与唤醒,从而使自我得到成长与完善。
三、不断探索,促进自身专业提升与成长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还要葆有终身学习的热情,养成不断探索的习惯,促进自身专业提升与成长,这正与教育家精神中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相吻合。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高校教师,要给予学生专业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导与引领,自己首先需要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进行自我专业提升与成长。作为一名文科专业的高校教师,为了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必须通过大量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比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思辨与探究能力,我首先自己先去阅读了布鲁克•诺埃尔,理查德•帕克的《批判性思维》、文森特•赖安•拉吉罗《思考的艺术》、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尼尔•布朗《学会提问》等一批有关思维训练与脑科学的书籍,在拓展自己专业知识背景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中开展思辨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位教师都可以拥有教育家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用好课堂主阵地,不断探索,促进自身专业提升与成长,在日常平凡的教书育人实践中去弘扬与践行教育家精神。
(供稿人:王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