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指示,不仅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部署,更是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涵盖了教育家应有的情感、信念、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等多个方面,它要求教育从业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育理念及无私的奉献精神。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每位教师应当追求并践行的职业精神。这些要求不仅为教育家们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法学教育,作为培育法治人才、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塑造法律职业共同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使命。作为法学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锤炼法律思维,培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家精神在法学教育中体现为: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之法治引路人,以教育者的智慧与汗水,为法治中国建设培育更多杰出的法律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始终秉持“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知法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需实践应用。因此,通过案例分析、诊所式法学教育、模拟法庭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本人亦注重个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深知教师之言行举止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故始终保持谦逊、严谨、敬业的态度,以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
此外,本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法学教育模式之创新。深知随着社会之快速发展与法治建设之深入推进,法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引入前沿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等,以适应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之需求。
教育家精神在法学教育中的实践,不仅要求教育从业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深厚的专业素养,更要求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勇于探索,为法学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最后,教育家精神是每位教师皆应追求并践行的精神。愿我们携手并进,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共同推动法学教育事业之繁荣发展,为法治中国建设培育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供稿人:刘琰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