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作为一名访问学者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和科研学习交流活动。访学之前,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方面,自我感觉还可以,随着访学期间视野的打开,学术的交流,教学的尝试,所有的短板一览无余。这次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在学术上有了更深化的了解,更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利用这个机会,对我的学习以及感悟。
首先,科研方面,长期坚持选自己熟悉的、喜欢的领域展开研究的惯性思维,无的放矢,一个课题长期闭门研究,忽视了文科领域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目的。改革措施与发展目标错位,与解决矛盾问题脱节,甚至把科研本身当目的,为科研而科研。看似想了不少招,使了很大劲,结果空耗资源、无功劳碌,甚至南辕北辙。随着不间断的参加一些学校的学术讲座,思维慢慢发生了变化,而让自己真正清醒的认识到问题的,特别是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出部署,强调“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科技人才评价要“立新标”了,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更要体现创新、质量、实效和贡献,所有的研究要全方位融入国家、行业、区域发展链条上,发挥团队的力量,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一锤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当然,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面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我也感到困惑和迷茫。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不断探索。
其次,在教学方面,从自我陶醉到“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转变。
党的二十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于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锻炼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从这学期开始,不在满足于自我陶醉式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从点滴要求自己,如改变了以往语速过快的问题,不在满足于简单的对学生知识的输出,而是注重对学生从知识到思维再到能力的培养。以自己的阅历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前瞻性交叉思维的时代新人。
通过这次访学,我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落实。在工作中,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本部门的改革路径和方法,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人:周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