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百农精神,涵养教书育人品德

2024年09月16日 08:54  点击:[]

在探讨“百农精神”这一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时,我们不禁被其蕴含的教育家与科学家精神所深深触动。我们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承载着历史荣光与未来梦想的学府,以其“源于农、兴于农、发展于农服务于农”的独特办学特色,不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技人才,更在时代的洪流中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百农精神。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站在教学一线,倍感光荣自豪,我们更应深刻领悟并继承发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栋梁贡献力量。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

“百农精神”中蕴含着教育家的精神内涵。教育家精神,在于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与深刻洞察。在河南科技学院的光辉历程中,无数教育者像黄光正教授、杨永光教授、傅树林教授等,他们都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无私的爱心,默默耕耘,为学生点亮知识的灯塔,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身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继承的便是这种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有高尚品德情操的新时代好青年。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刻理解“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学会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在挑战中成长成才。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百农精神”中蕴含着科学家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是百农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百农3217”到“百农矮抗58”,这些小麦品种的诞生,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科研人员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将这种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之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学术上的卓越与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讲述百农系列小麦品种背后的科研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爱校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创新:融入新时代教育理念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我们必须继承“百农精神”,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将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率和互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以及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

总之,“百农精神”,是河南科技学院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精神瑰宝。明代的洪应明说“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重德,为眼前花。”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将其继承发扬下去。在教学一线躬身实践、注重教学创新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融入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元素,将百农精神和故事变为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和勇于担当使命的责任感。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社会栋梁而努力奋斗!

(供稿人:苏喜庆)

上一条:科院精神:“百农精神”的当代诠释 下一条:践行教育家精神,走出学术研究“第一步”

关闭